|
|
|
新闻详细信息 |
|
|
|
|
本质.本体.本源 时间:2007-8-6 18:15:20 点击次数:6003 |
本质.本体.本源 孔燕 认识张洪源已经六年了, 观此人就不像是画画的同行,总让人联想起梁山上杀富济贫的豪杰,了解其性格又有些悲天悯人的情怀,这种外表与内心的大开与大合似乎就已经符合了中国画的美学标准。中国画的传统更多的是以一种人文精神,人的文化、人的胸襟、人的经历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,中国画的传统亦并非一成不变的,但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,对天人合一的理想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深切地关注。张洪源性格中的豁达、厚重和质朴是儒家思想中极为推崇的品性,而这种品性也内化为山水画的所崇尚的品格。 作为当代画家,面对的传统是相当浩繁与沉重的,从古代到近代,再到当代,山水画巨匠与大师们构筑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,真可谓是高山仰止。后学之辈必须要首先去攀登它才可能建立自己的艺术起点。怎样学习传统就成了每个画家的必修之课。随着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,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古代的优秀作品中发掘新的锲机,但观今日之画坛有很多庸庸之辈却照抄传统之样式,似乎粘连一些古雅之气,学一些笔墨就能把中国画发扬光大。而这正是与中国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,中国画经历了千年的积淀,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包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,也包含了中国人的宇宙观。这就要求画家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,也必须对自然有敏锐地观察力和理解力。张洪源的绘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前提下,奠定了自我的风格特色,体现了自己热爱自然、拥抱自然的理想。他的绘画有熟练的笔墨技巧,既具备了南派山水的婉约、秀美的文人情怀,又吸收了北派山水的阳刚之美。重视主客观的关照和表达,以自然为师,以自我为本,对中国画的气、韵、思、景、笔、墨等要素进行选择、取舍与归纳,把对传统的感悟和理解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而浑化无迹,让作品中的山水树木、烟云雾霭和屋宇茅舍表现出自然的无比丰富性,又具有自己的个性气质。是自然山川与画家的内心和谐一致,这种对自然的关照方式,是中国画内心精神外化的结果。他的绘画中锋圆厚如金刚杵,用笔挺劲以显示出山的峭拔雄浑。用墨清雅温润,墨气淋漓,很好的表达了自然山川的神韵。构图上则是匠心独具,奇正多变,既非焦点透视,也非“三疆两段”程式,山石、树木、房屋、三者似乎亲密无间,山间岚气萦绕,水天相接,深得悠远飘逸之感。那画中的境界仿佛就是我们梦中的家园,真可谓是“可游可居”。 “夫画,天下变动之大法也。山川形势之精英也,古今造化之陶冶也,阴阳气度之流行也。”优秀的画家总是能在造化世界中洞悉宇宙规律,善于在风雨晦晴、冬去春来、烟云雾霭、日月星辰的变化中发现生命节奏的变化。只有进行大量的写生才能够逐渐掌握,正所谓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自然之中所蕴含的美需要我们不断的和自然进行对话才能获得。必须去反观自然,把自然界的节奏律动转化为画面之间的节奏律动,把自然的物理结构转化为笔墨结构,把自己的艺术主张建立在对自然的坚实研究上,才能总结出既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佳作。也只有通过对自然的反复锤炼,才能真正使画面具有山林之气,才能做到真正的气韵生动。张洪源坚持常年写生,从自然之中收集了大量的素材,研究一棵树每一块山石的自然结构。在传统之中立法,在自然之中寻法,最后在创作中破法。这是张洪源在中,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找到的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,也成为他成功地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的重要保障。这种比较严格的训练使他的绘画更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,这种面貌是不同于古人也区别于今人的符号语言,他成功地把自然、传统、创新结合在一起,在自己气质性格、生活经历、个人领悟的基础上,把握住了自己独特的心灵景观。 张洪源的绘画还吸收了很多现代的形式语言,这也许和他早年受到了严格的西画的训练有关。对于画面之中点、线、面的排列极为讲究,山石的结构非常概括,以取势为主,或舒缓,或急徐,构成了整体的律动变化和力度的强弱,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。 社会发展到今天,已经是信息时代,西方的价值观、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冲击力是十分强大的,现代人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浮躁,但我们所崇尚的山水精神是没有改变的,中国人心中的山水景观始终和中国的哲学紧密联结。这种超妙的艺术,会让我们始终以澄澈的心灵来感悟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,同时也鼓励着艺术家们不断地去苦苦探求。赏其画,鉴其道,感佩张洪源的探求精神,我们期待着他在艺术的道路山走得更远更扎实。
|
|
|
|
|
|